张家老四是女儿,名叫张淑娥嫁到单(单:在姓氏这与扇同音)家屯,单家二儿子名叫单维贵,二人生育两子。
老五也是姑娘,大名张淑莲小名满桌。嫁给同村马家二小子,两人青梅竹马,两小无猜。
长大后感情深厚,成亲后养育两儿两女,与家中瞎眼的婆婆同住。
老六是张家最小儿子,名叫张树立,五岁启蒙读书,十二岁就考上童生,十五岁考上了秀才。
当时也风光无两,出尽了风头。因为私塾先生也就是秀才的学问,教无可教,
推荐张树立去府城(文轩书院)进学。府城繁荣,束脩也比县城小镇贵。
连考几次不中,也是心灰意冷,整日借酒消愁。
幸亏娶的妻子唐氏,是个妙人儿。虽说嗓门有点大,但也是个爽朗、乐观,不阴郁不低沉的性格。
成亲后经常开导劝解,生了三个儿子之后,张树立也就不再去学院读书了。
农忙时下地帮忙干活,农闲看看书,逗逗小儿子。
慢慢的接受现实,也就息了考科举的心思。
再说张家众人刚进屋,门外就响起张家大儿子张树君说话声:“王叔,我家二丫头后脑勺磕了一下,不能落下头疼的病吧?”
“你这小子,我还没看到丫头的伤呢,我咋知道能不能落病?”说着话,王郎中就到了屋里。
众人急忙给王郎中让地方。
王氏开口说道:“老王兄弟,快给我家二丫看看,可是出了不少的血呢!”
这边韩梅手脚麻利把油灯点着,放在炕桌上。
王郎中就着炕沿坐下说道:“二丫头,把手伸过来,王爷爷给你把把脉。”
说着,从随身带来的药箱里拿出脉枕,放在炕桌边上,示意张韩韵把手放到脉枕上。
张韩韵顺着郎中的话,把手递过去,放在脉诊上。
看见老郎中闭着眼睛,神叨叨的样子,直想发笑。
心道:“哎妈呀,古装剧里老大夫也是这么演的,闭着眼睛,一手只把着脉,一只轻捻着胡须。
不看那一脸褶子,还别说,真有那么点仙风道骨的感觉。”
刚吐槽完,王郎中就把手收了回来。
“丫头过来,我看看你后脑勺磕成啥样,伤口大不大。”王郎中随手拿起桌上的油灯,借着灯光仔细看了看。
王郎中笑呵呵的说:“三嫂子,二丫头没啥事儿,就是破皮儿,上点药就没事儿了。”
张玉生老爷子在族中排行老三,所以同辈比他小的都叫他三哥,叫王氏三嫂。
“老王叔,你好好看看,二丫真没事啊?”唐氏有点不相信的问了一下。
因为唐氏嫁进张家就连生三个儿子,没有女儿,对张韩韵的疼爱一点不比她娘的少。
韩韵受伤了她也很着急,所以没等婆婆回话,她就抢先问了一句。
王郎中瞪了唐氏一眼说道:“你这说的啥话?孩子没事儿还不好么?还非得我说有事儿你们才安心啊?”
说完,看了一眼唐氏手里拎着的,没来得及放厨房的篮子。
接着说道:“把婆婆丁连根带叶洗干净,拿擀面杖捣碎,敷在伤口上就行!”说完提着药箱就走。
张老爷子急忙出声挽留:“老王兄弟吃完饭再走吧,饭菜都做好了。”
“不了,家里也做好饭了,你们这儿也一堆事儿呢,就不打扰了。”人家家中有人受伤,王郎中也不方便留下,便回绝了。
“王叔,我送送你。”张树君赶紧跟了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