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江满心欢喜,有了它,再加上前世经验,飞黄腾达指日可待!
意外获得随身空间之后,他二话不说,穿上长筒胶鞋,把需要用到的工具物品放进空间里,一路飞奔来到了村东头的一个堰塘旁。
月朗星稀,白天下过雨,田间地头一片泥泞,空气中散发着泥土的气息。
这年头化肥农药远不如后来那么普及,农村的堰塘河沟之类的水源,没有遭受到污染,一到夏天,有水的地方随处可见鱼虾,哪怕现在是冬天,也能抓到鱼。
林江开始下水捕鱼了。
首先在捕鱼抬网里面放一些米饭,作为饵料,然后拿着抬网,小心翼翼的朝着堰塘深处走去。
把抬网沉入鱼塘底部,触及到淤泥之后,林江缓缓起身。
接下来要做的,就是安静等待。
没多久,水面上就有动静了!
抬网所在位置的上方水面,出现了鱼儿翻滚的浪花。
“来鱼了!”
林江大喜,缓缓蹲下,从淤泥里把抬网迅速抬起来!
哗啦!
好几条鱼在网子里面活蹦乱跳!
有半斤重的野鲫鱼,鳊鱼,还有两三斤重的鲢鱼、鲤鱼。
甚至还有一条四五斤重的黑鱼。
除此之外,还有一些小鱼苗。
“这年头的鱼类资源就是丰富啊!虽然是冬天,鱼长得都挺肥美!”
林江的第一网就有了如此丰盛的收获,这让他信心大增。
他从空间里把木桶拿出来,在堰塘里舀了些水,然后把这些渔获放进桶里。
鲜活乱蹦的鱼儿,在木桶里溅起水花,洒在林江的脸上,虽然一阵寒冷,可他的心里却是热烘烘的。
接下来,继续捕鱼!
一直忙碌到了后半夜,林江拿来的两个木桶,全都装了大半桶鱼!
粗略算下,应该有百来斤。
“趁现在就进城,赶早把鱼卖了!”
林江干劲十足,一点都不觉得疲倦,收好捕鱼工具,提着收获满满的两个木桶就往家里跑。
到了家他坐下来休息,这时候饥饿和困倦感迅速袭来,来到厨房看到碗筷都收拾干净整齐,心里一阵暖意。
“坐月子照顾孩子这么辛苦,白雪却还把这些活儿做了,这样的好老婆,我真的要好好珍惜啊!”
林江感慨万千,进了里屋,看到熟睡的白雪和闺女,心头一阵感动,觉得特别踏实。
看看时间,快三点了。
从村子里出发,骑车赶县里的早集,大概要一个多小时呢。
“人是铁饭是钢!不行,再急也得把肚子填饱了!”
林江进厨房,生起灶火,把吃剩的饭菜热了热,大口大口的吃起来。
干了活儿就是饿得快,再加上腊月寒冬,这一顿热乎饭,林江甚至觉得是这辈子——
不,加上重生前的那一辈子,都没吃过的美味佳肴!
吃完饭之后,林江看着两大桶鱼,不禁呵呵傻笑。
“我有随身空间啊,咋傻乎乎的从堰塘那边,那么笨重的提着桶回来呢?”
一个闪念。
林江提着木桶进了随身空间。
看到空间里的池塘,林江忽然想到,抓来的鱼,那些小鱼反正也不好卖出去,干脆就放池塘里养着呗。
于是,他挑选了起来,把个头小的小鱼,全丢进了池塘里。
至少半斤往上的鲫鱼,鳊鱼,两斤往上的鲢鱼,鲤鱼还有黑鱼,就放在木桶里,等着赶集的时候卖掉。
做好准备工作之后,林江从家里的钱盒,抓了一把零钱,卖鱼的时候给人家找零要用到。
这些东西,全都放在空间里!
这样他就可以轻松上阵。
骑上自行车,直奔县城!
……
大清早六点多的时候,林江骑着自行车赶到了县里菜市场门口。
临近年关,大家都在置办年货,街上很热闹。
林江找地儿把自行车停好上锁,然后找个没人的偏僻角落,从随身空间里,把两桶鱼挑出来。
菜市场有水产部,专门卖鱼的。
这年头,菜市场是国营的,统购统销,根据各个地方实情不同,进入市场化改制的时间点,也有所不同。
等到菜市场一开门,人们就蜂拥而入,因为进去迟了,想要买的生鲜蔬菜,干货,鱼虾河鲜什么的,直接卖完。
毕竟是物资匮乏的年代,市场经济的苗头才刚刚开始,绝大多数人的思想跟不上来,城里人守着国营铁饭碗,农村人守着一亩三分地。
林江找了个正对菜市场的路边位置,放下木桶,开始吆喝。
“卖鱼喽!现抓的鱼,有大鲫鱼,鲢鱼,鲤鱼,鳊鱼喽!”
简单吆喝了一会儿,一些从菜市场悻悻然出来的人们,就注意到了这边的林江。
“哎呀,正愁没买到鱼呢!那边有卖的,去瞧瞧!”
“我姑娘刚生孩子,就想着喝一口鲫鱼汤,赶巧了不是!”
“过年得吃鱼啊,年年有鱼嘛!”
……
几个大姨大婶,凑了上来。
“小伙子,这鱼看着还行,自家养的?”
其中一个大婶,拿眼往木桶里瞅,看到活蹦乱跳的鱼,立刻就来了兴趣。
“大婶子,咱这些鱼啊,都是在乡下野塘里抓的,纯野生,尤其是这些大鲫鱼,个个都肥美着呢,拿来煮汤绝对鲜美……”
“真有那么好?”另一个大姨也在打量着这些鱼。
“大姨,瞧您说的,我这些鱼肯定好啊,大姨您瞧瞧这鲤鱼,鳊鱼,用来红烧绝对美味!而且经常吃鱼对身体可好了,对皮肤也好,大姨您皮肤这么好,多吃鱼啊皮肤肯定更好!”
林江口若悬河,一顿猛夸。
不仅是夸了自己的鱼,还把潜在客户夸得心花怒放。
这就叫情绪价值!
“怎么卖啊?”大婶笑着询价。
林江笑道:“都一个价,两块一斤。”
“水产部只卖一块七毛呢。”
“我这都是野生的,比水产部卖的养殖鱼可好吃多了,而且,大姨大婶您看我寒冬腊月的,抓了一晚上鱼,完全就是挣点辛苦钱。”
林江笑着解释,指了指自己满身的泥污。
“行!两块就两块!就冲小伙子你这几句话,给我来两条鲤鱼!”
“小伙子,给我也来两条鲤鱼!”
“哎哎小伙子,给我来三条鳊鱼!”
……
很快,来买鱼的越来越多。
林江不停的抓鱼起来,称重,收钱,找零……
然后用草绳把鱼嘴串起来,递给顾客。
他嘴巴甜,不仅不会缺斤短两,而且秤还给的也高,再加上鱼的品相确实好,不一会儿就卖完了。
林江数了数,这就挣了两百一十二块!
这笔收入已经很可观了。
毕竟县里的铁饭碗,比如国营厂的工人,普遍来说一个月的工资也就是六七十。
这一会儿就挣到了普通工人几个月的工资。